影片連結:https://youtu.be/JouIoR12HwE?si=YEXz5ZBAQlcZL0QK
這一次來下関最令我期待的景點就是這個對台灣發展至關重要的馬關條約簽約地
儘管目前的建築因為二戰期間原建築被炸毀重建
當時所幸當局早已將當年簽約的傢俬文物事先保留
才得以在建物重新問世後再復刻重現
最感到同情的就是總得代表清廷簽署無數窩囊條約的李鴻章
1895年當他以71歲高齡仍代表清廷來這兒談判馬關條約時原來還發生日本右翼人士企圖暗殺他未果的插曲
因此日方特意在他每日往返春帆樓談判會場與下榻之間的小路加強戒備而後起名為“李鴻章道”
而也因為當年台灣在這份文件上暫歸日本的關係也搭上當年明治維新的現代化列車
這也是我所造訪的歷史景點中走在其中讓我特別感受到和自己的土地息息相關的地方🥹
說真的從小總聽著受到完整日式教育的長輩描述著那個秩序良好民風嚴謹的年代
加上國民政府遷台後的228事件讓原本長住在台灣的人們從原本的歡迎擁抱祖國統治者卻反而歷經失落時
也許當年在這兒發生的一切為我們的土地帶來的開發建設反而值得慶幸🙏
據說是日本第一家合法販售河豚的割烹旅館
已更名為日清媾和紀念館的春帆樓
歷史印記深刻而當年李鴻章也在此收到來自日本官方的招待
戰後重建的建物
古時候立碑的文字仍有濃濃漢文化
當時首相伊藤博文和內務大臣代表陸奧光宇的雕像
最早春帆樓的牌匾
當年商談馬關條約的場景重現
李鴻章的座位
當年的舊照片
李鴻章的墨寶
當年的照片
舊春帆樓樣貌
當時會議桌的再現說明
伊藤博文與陸奧宗光的座席
當年的會議桌的照片
當年條約內容的再現
息息相關的一段
為了李鴻章的安全特別規劃的下榻往返春帆樓
當年應該是沈重的一條路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